在Windows系统下IE浏览器如何禁用或开启JavaScript功能?本教程以Windows 7系统为例。
1.打开浏览器页面。点击工具栏选择“Internet选项”
2.在“安全”项点击“自定义级别”
3.在“脚本”选项中,点选“Java小程序脚本”和“活动脚本”禁用或启用。然后点击确定
4.出现提示框,点击“是”即可更改设置
当需要使用远程桌面服务的时候,出于安全的考虑,可以在Windows高级防火墙的入站规则处,做访问IP限制,只允许管理员的IP访问远程桌面端口号,具体操作如下:
1.确保远程桌面和系统防火墙都处于启用的状态;
2.打开“控制面板”→“Windows防火墙”,点击“高级设置”:
3.选择“入站规则”,找到“远程桌面”(备注:如果需要通过外网访问,则要选择并启用公用的“远程桌面-用户模式”),双击打开:
4.选择“作用域”,在“远程IP地址”处添加管理员的IP地址(备注:这里可以填写单个主机IP,也可以填写一整个网段的地址),然后点击“应用”:
通过上述步骤,只有管理员的IP地址才能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到该目标主机,非管理员主机尝试远程桌面访问则会被系统拒绝:
首先下载符合操作系统版本的jdk,比如最新的jdk8:
下载链接: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jdk8-downloads-2133151.html;
当然一般开发者不会最新的Jdk,现在主流的选择是jdk6和jdk7,当然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切换到jdk8的平台。
下载之后,一路安装,本机jdk安装路径是C:\Program Files\Java\jdk1.7.0_79
然后按下列步骤,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
1、在xxx的环境变量(xxx代表你的计算机名)新建JAVA_HOME(这个名字自定义,但是通用是这个),输入值
如图显示
2、在下方的系统变量中找到Path,编辑,在最后边加入:
%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
如图:
3、在新建变量名CLASSPATH,输入值是
.;%JAVA_HOME%\lib;%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点击确定。windos键 r ,输入cmd
然后输入命令java -version 如果能看到java相关版本信息,则说明java环境变量配置成功。
二、linux环境变量的配置
linux和win7都是多用户的操作系统,所以配置环境变量的位置就说明了这个环境变量起作用的范围。
如上win7我配置到了bai用户下,那么只有当bai用户登录的时候才能够使用java环境。别的用户就用不到,当然如果你的配置是在系统变量上,那么这台计算机上所有的用户都能够用到这个环境。熟悉了这个概念后,linux上配置环境变量就简单了。
1、下载
下载linux对应版本的jdk到/usr/local,然后解压:
$ wget http://download.oracle.com/otn-pub/java/jdk/7u79-b15/jdk-7u79-linux-x64.tar.gz
$ tar -zxvf jdk-8u66-linux-x64.tar.gz
$ mv jdk1.7.0_79 jdk1.7 # 重命名
得到Jdk目录路径/usr/local/jdk1.7
2、给所有用户配置java环境
用root用户登录 vim /etc/profile
按下insert键,然后移动到最后一行,添加
#configuration java development enviroument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7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然后按下esc键,输入wq,退出之后输入 java -version 如果能看到对应版本信息,则说明java环境变量配置成功。
3、:给当前用户配置java环境
vim ~/.bash_profile 文件
同样添加如下信息:
#configuration java development enviroument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7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重新加载系统配置文件:
source /etc/profile
检查jdk 是否安装成功:
java -version
1、首先打开系统中的磁盘管理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整块硬盘的基本情况
可以看到磁盘的块数大小
2、接下来对磁盘的分区进行操作
3、选择压缩卷可以压缩出还未使用的空间
可以看到有一块未分配的分区
4、我们可以给这个未分配的分区新建卷
选择下一步
选择下一步
选择下一步
继续选择下一步
点击完成
可以看到有个E盘已经新建完成
开始—->运行—->cmd,或者是 window R 组合键,调出命令窗口。
输入命令:
netstat -ano
该命令列出所有端口的使用情况。
在列表中我们观察被占用的端口,比如是 1224,首先找到它。
输入命令:
netstat -aon|findstr "8081"
回车执行该命令,最后一位数字就是 PID, 这里是 9088。
继续输入命令:
tasklist|findstr "9088"
回车执行该命令。
查看是哪个进程或者程序占用了 8081 端口,结果是:node.exe。
强制(/F参数)杀死 pid 为 9088 的所有进程包括子进程(/T参数):
taskkill /T /F /PID 9088
或者是我们打开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在PID一列查看9088对应的进程是谁,如果看不到PID这一列,如下图:
之后我们就可以结束掉这个进程,这样我们就可以释放该端口来使用了。
1.进入微软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版的Windows10ADK及Windows10ADK的预安装环境。地址如下:
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windows-hardware/get-started/adk-install
2.打开adkwinpesetup,第一个选项是在线安装,第二个选项是下载安装包。选择后点击Next。
3.直接点击下一步
4.确保有勾选Windows预安装环境后点击安装,安装时间视网络情况而定。
5.Windows预安装环境安装完成后,安装ADK。
6.最好勾选上应用程序兼容工具,默认不勾选。然后点击安装。
7.启动程序:选择部署和影响工具环境
8.将命令:copype amd64 C:\Win10PE_amd64复制到窗口中回车运行
9.将命令:
MakeWinPEMedia/ISOC:\Win10PE_amd64C:\Win10PE_amd64\Win10PE_amd64.iso
复制到窗口中运行以提取iso文件。
10.在C盘可以看到生成的ISO文件。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tporadowski/redis/releases
1、Redis 支持 32 位和 64 位。这个需要根据你系统平台的实际情况选择,这里我们下载 Redis-x64-xxx.zip压缩包到 C 盘,解压后,将文件夹重新命名为 redis。
2、打开文件夹,内容如下:
3、打开一个 cmd 窗口 使用 cd 命令切换目录到 C:\redis 运行:
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
4、如果想方便的话,可以把 redis 的路径加到系统的环境变量里,这样就省得再输路径了,后面的那个 redis.windows.conf 可以省略,如果省略,会启用默认的。输入之后,会显示如下界面:
5、这时候另启一个 cmd 窗口,原来的不要关闭,不然就无法访问服务端了。
切换到 redis 目录下运行:
redis-cli.exe -h 127.0.0.1 -p 6379
设置键值对:
set myKey abc
取出键值对:
get myKey
Linux系统如何创建大于2TB以上分区 parted 分区?本教程以Centos7系统为例
本配置适用于centos6,centos7版本
1.安装parted分区命令
yum install parted -y
2.fdisk命令查看分区后报警,资料查询fdisk命令(最大分区2TB的MBR,超过2TB无法分区)
3.parted /dev/sda
#将/dev/sda 硬盘分区mklabel gpt #将分区转化为GPT分区格式。此实例为在已分区的硬盘上新增2TB以上分区。这步不做
# 显示目前已分区完成的信息
mkpart primary 53.9GB 2999.0GB #从硬盘的53.9GB位置起至2999.0GB止。此命令结束 直接创建完成分区无需像fdisk之后w保存分区信息表。
Warning: WARNING: the kernel failed to re-read the partition table on /dev/sda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As a result, it may not reflect all of your changes until after reboot.
(需要重启系统后更新分区表)
print #此时print信息可以看到第3主分区,但是/dev 下不会有sda3
4.格式化ext4 文件模式
mkfs.ext4 /dev/sda3
5.开机自动挂载
blkid #查看UUID
vim /etc/fstab # 编辑fstab文件如下
6.验证是否生效,有无异常
mount -a #无任何输出表示能正常开机自动挂载
Centos系统中如何使用top?本教程以Centos7系统为例
本配置适用于centos6,centos7版本
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随时可能有需要查看 CPU 使用率,并根据相应信息分析系统状况的需要。在 CentOS 中,可以通过 top 命令来查看 CPU 使用状况。运行 top 命令后,CPU 使用状态会以全屏的方式显示,并且会处在对话的模式 -- 用基于 top 的命令,可以控制显示方式等等。退出 top 的命令为 q (在 top 运行中敲 q 键一次)。
1.在命令行中输入 “top” 即可启动 top ,运行后如下图所示
2.如上图所示,top 的全屏对话模式可分为3部分:系统信息栏、命令输入栏、进程列表栏。
2.1第一行(top):
10:31:16 为系统当前时刻;
13:57 为系统启动后到现在的运作时间;
2 users 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更确切的说是登录到用户的终端数 -- 同一个用户同一时间对系统多个终端的连接将被 视为多个用户连接到系统,这里的用户数也将表现为终端的数目;
load average 为当前系统负载的平均值,后面的三个值分别为1分钟前、5分钟前、15分钟前进程的平均数,一般的可以 认为这个数值超过 CPU 数目时,CPU 将比较吃力的负载当前系统所包含的进程;
2.2第二行(Tasks):
102 total 为当前系统进程总数;
1 running 为当前运行中的进程数;
101 sleeping 为当前处于等待状态中的进程数;
0 stoped 为被停止的系统进程数;
0 zombie 为被复原的进程数;
2.3第三行(Cpus):
分别表示了 CPU 当前的使用率;
2.4第四行(Mem):
分别表示了内存总量、当前使用量、空闲内存量、以及缓冲使用中的内存量;
2.5第五行(Swap):
表示类别同第四行(Mem),但此处反映着交换分区(Swap)的使用情况。通常,交换分区(Swap)被频繁使用的情况,将被视作物理内存不足而造成的。
3.第二部分 -- 中间部分的内部命令提示栏
top 运行中可以通过 top 的内部命令对进程的显示方式进行控制。内部命令如下表:
s - 改变画面更新频率
l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一行 top 信息的表示
t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二行 Tasks 和第三行 Cpus 信息的表示
m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四行 Mem 和 第五行 Swap 信息的表示
N - 以 PID 的大小的顺序排列表示进程列表
P - 以 CPU 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
M - 以内存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
h - 显示帮助
n - 设置在进程列表所显示进程的数量
q - 退出 top
s - 改变画面更新周期
Centos系统如何挂载磁盘?本教程以Centos7系统为例
本配置适用于centos6,centos7版本
1.查询出增加的硬盘,使用fdisk -l。
硬盘分区。新添加的硬盘默认是不能使用的,需要先进行分区,然后再格式化才能使用。分区使fdisk 命令进行分区
分区的步骤在下图中会进行清晰的标识。分区号和起始扇区都直接enter按默认即可
2.分区完成后还要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先使用fdisk -l 查看已经创建的分区,
再使用mkfs命令 对创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
3.格式化完成后,创建硬盘挂载点,把刚才已经格式化后的分区挂载到服务器上,就可以对挂载的硬盘进行使用了。从下图中可以看到,新的硬盘已经挂载成功了。
4.设置开机启动自动挂载
新创建的分区不会开机自动挂载,每次重启机器都要手动挂载。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 ,在文件的最后一行添加上红色标记的部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