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日志切割
日志文件包含了关于系统中发生的事件的有用信息,在排障过程中或者系统性能分析时经常被用到。对于忙碌的服务器,日志文件大小会增长极快,服务器会很快消耗磁盘空间,这成了个问题。除此之外,处理一个单个的庞大日志文件也常常是件十分棘手的事。
logrotate是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它可以自动对日志进行截断(或轮循)、压缩以及删除旧的日志文件。例如,你可以设置logrotate,让/var/log/foo日志文件每30天轮循,并删除超过6个月的日志。配置完后,logrotate的运作完全自动化,不必进行任何进一步的人为干预。
2.安装logrotate
默认centos系统安装自带logrotate,安装方法如下
yum -y install logrotate crontabs
软件包信息说明
[root@clsn6 ~]# rpm -ql logrotate
/etc/cron.daily/logrotate
/etc/logrotate.conf # 主配置文件
/etc/logrotate.d # 配置目录
logrotate的配置文件是/etc/logrotate.conf
通常不需要对它进行修改。日志文件的轮循设置在独立的配置文件中,它(们)放在/etc/logrotate.d/目录下。
3.实践配置logrotate
3.1 测试logrotate如何管理日志
这里我们将创建一个5GB的日志文件/var/log/eve.json。我们将展示怎样使用logrotate来管理该日志文件。
上面的模板是通用的,而配置参数则根据你的需求进行调整,不是所有的参数都是必要的。也可以通过man手册中的例子进行配置。
执行后的效果为
3.2配置文件说明
3.3 Logrotate定时任务
logrotate需要的cron任务应该在安装时就自动创建了。在我的应用中使用的是crontab来配合切割,因为是根据容量来切割的。
4.常见配置参数小结
Docker镜像操作命令
1、镜像搜索:docker search
命令描述:从Docker Hub中搜索并且显示你所需要的镜像
命令格式:docker search [options] term
Options:
-f, --filter filter Filter output based on conditions provided
--format string Pretty-print search using a Go template
--limit int Max number of search results (default 25)
--no-trunc Don't truncate output
-s: -s 100 #表示收藏数大于100的镜像
实例操作演示:
docker search nginx
docker search -s 100 nginx
简要说明:
NAME:镜像名称
DESCRIPTION:该镜像的描述信息
STARS:星级,越高则说明使用者,喜欢的人越多
OFFICIAL:是否为官方发布
AUTOMATED:自动创建
该命令作为检索命令,下面我们需要获取你检索后选择的每个镜像
2、镜像获取:docker pull
命令描述:从镜像仓库中拉取(形象的说法嘛)或者更新指定镜像
命令格式:docker pull [OPTIONS] NAME[:TAG|@DIGEST]
Options:
-a, --all-tags Download all tagged images in the repository
--disable-content-trust Skip image verification (default true)
-q, --quiet Suppress verbose output
OPTIONS说明:
-a :拉取所有 tagged 镜像
--disable-content-trust :忽略镜像的校验,默认开启
实例演示:拉取nginx镜像为例
docker pull nginx
这样我们就拉取了一个nginx镜像,那么我们怎么查看呢?
3、镜像信息查看:docker images
命令描述:列出本地镜像
命令格式:docker images [OPTIONS] [REPOSITORY[:TAG]]
OPTIONS说明:
-a :列出本地所有的镜像(含中间映像层,默认情况下,过滤掉中间映像层);
--digests :显示镜像的摘要信息;
-f :显示满足条件的镜像;
--format :指定返回值的模板文件;
--no-trunc :显示完整的镜像信息;
-q :只显示镜像ID。
实例演示:
docker images
简要说明:
REPOSITORY:仓库名称
TAG:标签
IMAGE ID:镜像id
CREATE:创建状态(按照时间)
SIZE:文件大小
PS:补充使用docker inspect IMAGE ID可以查看镜像的详细信息。
下面看看这个TAG的作用
4、镜像标签操作:docker tag
命令描述:标记本地镜像,将其归入某一仓库
命令格式:docker tag SOURCE_IMAGE[:TAG] TARGET_IMAGE[:TAG]
实例演示:
docker tag nginx:latest nginx:lokott
docker images
假设我们创建的时候发现有错误,或者在不需要的时候怎么删除镜像呢?继续来看哈!
5、删除镜像:docker rmi
命令描述:删除本地一个或多个镜像
命令格式:docker rmi [OPTIONS] IMAGE [IMAGE...]
Options:
-f, --force Force removal of the image
--no-prune Do not delete untagged parents
实例演示:
docker rmi nginx:lokott
docker rmi nginx:latest
删除打标签的镜像其实本质就是一个脱去标签的操作,与删除原镜像文件是不一样的。
尽量不要使用删除ID号的方式删除镜像,并且注意尽量删除依赖该镜像的所有容器后再删除这个镜像。
那么我们需要考虑我们拉取了镜像之后怎么存出镜像呢?这就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实现了。
6、存出镜像:docker save
所谓存出,我们设想这样的场景应用:当需要将一台机器上的镜像迁移到另一台机器上的时候,需要将镜像保存成本地文件,这个过程就叫做存出镜像。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将镜像打成压缩包方便使用
命令描述:将指定镜像保存成 tar 归档文件
命令格式:docker save [OPTIONS] IMAGE [IMAGE...]
OPTIONS 说明:
-o :输出到的文件。
实例演示:
docker save -o /opt/nginx nginx:latest
ll /opt/
那么有存出,就必定有对应的载入操作,我们将存出的文件从本地复制一份到其他机器上是,我们需要使用这个镜像,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实现载入镜像
7、载入镜像:docker load
命令描述:载入镜像文件
命令格式:docker load [OPTIONS]
Options:
-i, --input string Read from tar archive file, instead of STDIN
-q, --quiet Suppress the load output
实例演示:
docker images
docker load < /opt/nginx
#二:从tar存档文件中读取,而不是从STDIN中读取
docker load --input /opt/nginx #或者使用-i代替--input也是一样的
8、上传镜像:docker login (不做细说以及演示)
命令描述:将自己本地的镜像制作好后上传到仓库中
命令格式:docker login
结合docker push NAME[:TAG]使用
泉州市青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首先,容器简单而言,是基于镜像的一个运行实例,是独立运行的一个或一组应用以及其所必需的运行环境,包括文件系统、系统类库、shell环境等。镜像是只读模板,而容器会给这个只读模板一个额外的可写层。
接下来就容器来讲述具体的操作命令。
1、容器创建与启动
容器创建就是将镜像加载到容器的过程,因为是docker是轻量级的应用工具,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创建或者删除。新建的容器默认处于停止状态,不允许任何程序,需要在其中发起一个进程来启动容器,这个进程就是这个容器的唯一进程,因此在该进程结束的时候,容器也会完全停止。停止的容器可以重新启动并且保留原来的修改。
容器的创建
容器创建命令:docker create
命令格式:docker create [OPTIONS] IMAGE [COMMAND] [ARG...]
常用的options:
-i:让容器的输入保持打开
-t:让docker分配一个伪终端
实例演示:
docker create -it nginx:latest /bin/bash
docker ps -a
相关说明:
CONTAINER ID:容器ID号
IMAGE:使用的镜像
COMMAND :
CREATED:显示操作时间
STATUS:显示状态,created表示已创建
PORTS:端口 信息和使用的连接类型(tcp/udp)
NAMES:自动分配容器的名称
容器的启动
命令:docker start
命令格式:docker start [OPTIONS] CONTAINER [CONTAINER...]
实例演示:
docker start 124cf2fe4456
docker ps -a
启动后,发现端口信息出来了,并且显示是up状态,表示容器已经是启动状态了。
2、容器运行与终止
想要在运行中的容器停下来,使用docker stop 命令
命令格式:docker stop [OPTIONS] CONTAINER [CONTAINER...]
实例演示:
docker stop 124cf2fe4456
docker ps -a
3、容器的进入
想要进入容器进行相应操作时可以使用docker exec命令进入运行着的容器。
命令格式:docker exec [OPTIONS] CONTAINER COMMAND [ARG...]
docker ps -a #检查容器是否是运行状态(up)
docker exec -it 124cf2fe4456 /bin/bash #进入伪终端
exit #使用exit退出伪终端
4、容器的导出和导入
类似镜像,用户也可以将容器从一台机器迁移到另一台机器。在迁移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已经创建好的容器导出为文件,使用docker export实现,无论这个容器是处于运行状态还是停止状态均可以导出。导出之后可将导出文件传输到其他机器,通过对应的导入命令实现迁移过程。
容器导出命令:docker export
命令格式:docker export [OPTIONS] CONTAINER
实例演示:一个运行状态一个停止状态,都演示
docker ps -a
运行中的容器导出:
docker export 124cf2fe4456 > nginx_contain
Ls
导出的文件从本地拷贝到远程服务器,之后使用docker import命令导入,成为镜像
容器导入命令:docker import
命令格式:docker import [OPTIONS] file|URL|- [REPOSITORY[:TAG]]
实例演示:
docker import centos_contain centos_new:54
或者使用cat 文件名 | docker import - 镜像名称:tag 执行命令也可以的
5、容器的删除
容器的删除:docker rm
命令格式:docker rm [OPTIONS] CONTAINER [CONTAINER...]
实例演示:
docker ps -a
docker rm
docker ps -a
删除成功了!
删除还在运行中的容器:
docker rm 124cf2fe4456
发现Error了,不能这样删除运行状态中的容器,提示你的操作是尝试删除容器前停止容器的运行或者强制删除
推荐前者,后者只需要如下操作,但尽量不要随意使用哈!
docker rm 124cf2fe4456 -f
docker ps -a
友情提示:docker默认的存储目录在/var/lib/docker目录下,docker的镜像、容器、日志等内容全部都存储在此,当然也可以单独使用大容量的分区来存储这些内容,并且一般选择建立在LVM逻辑卷,从而方便后续扩容操作。
构建镜像的三种方式:
Dockerfile
基于已有的镜像容器进行创建
基于本地模板创建
首先,我们为什么需要构建docker镜像?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知道构建docker镜像的意义或者说价值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docker镜像是docker的三大核心之一,也是应用发布的标准格式,一个完整的docker镜像可以支持一个docker容器的运行。我们在容器进行相关的操作,例如安装应用服务,假设某个业务的需求恰好需要方才安装配置好的应用服务,我们就可以将环境以及搭建的服务生成新的镜像提供出去。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三种方式的构建手法。
基于Dockerfile构建镜像
什么是Dockerfile?
Dockerfile构建镜像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这是一种可以自动化生成镜像的一种方式,就类似shell脚本一样,一个脚本执行完就可以将一个服务安装配置好,支持正常使用了。Dockerfile也是一样,也是由一组指令组成的文件,其中每条指令对应Linux中的一条命令,Docker程序将通过读取Dockerfile中的指令最终生成镜像。
Dockerfile可以认为是一个普通文件,其结构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镜像信息、维护者信息、镜像操作指令以及容器启动时执行指令。并且在Dockerfile中支持以“#”开头的注释。
Docker镜像的分层
Dockerfile中的每个指令都会创建一个新的镜像层
镜像层将被缓存和复用
当Dockerfile的指令被修改了,复制的文件变化了,或者构建镜像时指定的变量不同了,对应的镜像层缓存就会失效
某一层的镜像缓存失效后,其之后的镜像层缓存都会随之失效
镜像层是不可变的,如果在某一层中添加一个文件,然后在下一层中删除则镜像中依然会包含该文件
Dockerfile编写规则
Dockerfile中是基于其指令进行编写的,其规则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当然,在编写Dockerfile时,其格式是需要严格遵循的:
除注释外,第一行必须使用FROM指令所基于的镜像名称;之后使用MAINTAINER指明维护信息;然后就是一系列镜像操作指令,如RUN、 ADD等;最后便是CMD指令来指定启动容器时要运行的命令操作。其中RUN指令可以使用多条,CMD只有最后一条可以生效!
本文主要是讲述docker构建镜像的三种方式,Dockerfile的构建具体过程笔者将在之后的文章中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来讲述演示,本文暂时给出一个Dockerfile文件的例子给大家参考。
[root@localhost ~]# cat Dockerfile #务必先指明基于的基础镜像
FORM CentOS:7#维护该镜像的用户信息(自定义)
MAINTAINER lokott@123.com#镜像操作命令
RUN yum -y update
RUN yum -y install openssh-server
RUN sed -i 's/UsePAM yes/UsePAM no/g' /etc/ssh/sshd_config
RUN ssh-keygen -t dsa -f /etc/ssh/ssh_host_dsa_key
RUN ssh-keygen -t rsa -f /etc/ssh/ssh_host_rsa_key#开启端口
EXPOSE 22#启动容器时执行指令
CMD ["/usr/sbin/sshd","-D"]
基于已有镜像构建镜像
上述的Dockerfile的构建镜像的方式是自动化进行的,那么手动构建的方式就是剩下的两种了。
基于已有的镜像构建主要是通过docker commit 命令来构建新的镜像,其实质就是将一个容器里面运行的程序以及该程序的运行环境打包起来生成新的镜像。
docker commit的语法规则及可选项介绍
Usage: docker commit [OPTIONS] CONTAINER [REPOSITORY[:TAG]]
Create a new image from a container's changes
Options:
-a, --author string Author (e.g., "John Hannibal Smith <hannibal@a-team.com>")#作者信息
-c, --change list Apply Dockerfile instruction to the created image
-m, --message string Commit message #说明信息
-p, --pause Pause container during commit (default true) #生成过程中停止容器的运行
案例:基于原有镜像构建新的镜像(看实质原理)
1.创建一个容器
2.基于该容器使用docker commit 命令创建新的镜像
基于本地模板构建镜像
该方式是通过导入操作系统模板文件生成镜像,模板可以从OPENVZ开源项目下载,下载地址为:http://openvz.org/Download/template/precreated
下面直接给出例子——将debian模板压缩包导入为本地镜像
cat debian-7.0-x86-minimal.tar.gz | docker import - lokott:new
Ipmitool是一种可用在linux系统下的命令行方式的IPMI平台管理工具,通过它可以实现获取传感器的信息、显示系统日志内容、网络远程开关机等功能,对于我们运维而言非常实用。本文将以Centos7系统为例,向大家介绍ipmitool的安装方法。
1.安装ipmitool
yum install ipmitool –y
2.检测ipmitool是否安装成功
rpm -qa ipmitool
3.加载驱动
modprobe ipmi_devintf
modprobe ipmi_watchdog
modprobe ipmi_poweroff
modprobe ipmi_si(若报错:FATAL: Module ipmi_si not found.则加载modprobe ipmi_msghandler)
4.查看驱动是否加载成功
lsmod | grep ipmi
5.常用命令
ipmitool -I lanplus -H <IPMI IP> -U <IPMI用户名> -P <IPMI密码> power reset \\重启目标主机(硬重启)
ipmitool -I lanplus -H <IPMI IP> -U <IPMI用户名> -P <IPMI密码> chassis bootdev pxe \\令目标主机重启后从PXE启动
ipmitool -I lanplus -H <IPMI IP> -U <IPMI用户名> -P <IPMI密码> mc reset cold \\重启目标主机的BMC(冷启动)
什么是docker?
基于Linux而言,docker是在其中运行应用的一款开源工具,可以认为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机。docker的logo是一条载着集装箱的鲸鱼(旧版的logo),新版的logo则是直接简化了细节,更改了颜色,如下图。
从图片中就可以看出来,docker的创建和开发者们的意图。鲸鱼——宿主机,块状箱——隔离的容器(后面介绍什么是docker容器)。而docker的宗旨:Build、Ship and Run Any APP,Anywhere。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对应应用组件的封装、发布、部署、运行等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达到应用组件级别的“一次封装、处处运行”的目的。
举个例子就好比自己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希望它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操作系统中都可以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将它基于docker来实现。当然,对于docker而言,这个组件可以是一个应用,也可以是一个配置,甚至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为什么需要docker?
其实docker的出现对于开发人员是莫大的福音。设想目前或未来基于云平台的应用或软件的开发,脱离了底层的硬件,而使用者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源,那么docker便可以提供这样的诉求。
下面直接给出docker容器与传统虚拟机的比较
特性 |
Docker容器 |
虚拟机 |
启动速度 |
秒级 |
分钟级 |
计算机性能损耗 |
几乎不损耗 |
损耗一半左右 |
性能 |
接近原生 |
弱之 |
系统支持量 |
上千个 |
几十个 |
隔离性 |
资源限制 |
完全隔离 |
docker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利用容器实现类似VM的功能,从而以更加节省的硬件资源给用户提供更多的计算资源,并且docker操作方便,还可以通过Dockerfile配置文件支持灵活的自动化创建和部署。
接下来看一下Docker与传统虚拟机架构的对比:
通过上图发现,虚拟机是在物理资源层面实现的隔离,相对于虚拟机,Docker是基于APP层面实现的隔离,并且省去了虚拟机操作系统,从而节省了一部分的系统资源。
Docker守护进程可以直接与主操作系统进行通信,为各个Docker容器分配资源;它还可以将容器与主操作系统隔离(为了安全),并将各个容器互相隔离。虚拟机启动需要数分钟,而Docker容器可以在数毫秒内启动。由于没有臃肿的从操作系统,Docker可以节省大量的磁盘空间以及其他系统资源。
简单来说,虚拟机和docker的区别就在于虚拟机需要通过Hypervisor对硬件资源也进行虚拟化,而docker是直接使用宿主机的硬件资源的,因此虚拟机的隔离性更加彻底,而docker的隔离性次之。
Docker的核心概念
1、镜像——image
可以理解为类似我们虚拟机中的快照,是创建容器的基础,可以说无镜像,不容器。
2、容器——container
基于镜像创建的运行实例,可以被启动、停止和删除。每个容器之间都是相互隔离、互不可见的。
3、仓库——repository
保存镜像的地方,可以理解为镜像囤积地。可以将自己创建的进行推送到仓库中,方便随时随地拉取使用。
仓库注册服务器(registry)是存放仓库的地方,其中包含了多个仓库,每个仓库中存放一类镜像,并且使用不同的标签(tag)来区分。目前最大的公共仓库就是Docker Hub,其中存放了数量庞大的镜像给用户下载使用。
这边补充说明一下docker架构:
Docker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Docker 客户端与Docker 守护进程进行对话,该守护进程完成了构建,运行和分发Docker容器的繁重工作。Docker客户端和守护程序可以 在同一系统上运行,或者您可以将Docker客户端连接到远程Docker守护程序。Docker客户端和守护程序在UNIX套接字或网络接口上使用REST API进行通信。
架构图示:
Docker的安装流程
基于Linux/CentOS7的安装部署流程如下:
1.环境部署
2.安装依赖包
yum install -y yum-utils device-mapper-persistent-data lvm2
说明:
安装yum-utils软件包是为了提供一个yum-config-manager单元,同时安装的device-mapper-persistent-data和lvm2用于存储设备映射必须的两个软件包。
3.设置稳定的存储库
yum-config-manager--add-repo https://mirrors.aliyun.com/docker-ce/linux/centos/docker-ce.repo
ls /etc/yum.repos.d/ #查看是否加入了一个docker源
4.安装docker引擎
yum install -y docker-ce
5.创建docker目录,配置镜像加速服务
6.开启服务,查看版本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docker的作用,将之与传统虚拟机进行特性对比,以及架构层面的对比,接着讲述有关docker的核心三大组成,最终给出基于Linux下Centos7操作系统中docker的安装流程。
构建镜像的三种方式:
Dockerfile
基于已有的镜像容器进行创建
基于本地模板创建
首先,我们为什么需要构建docker镜像?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知道构建docker镜像的意义或者说价值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docker镜像是docker的三大核心之一,也是应用发布的标准格式,一个完整的docker镜像可以支持一个docker容器的运行。我们在容器进行相关的操作,例如安装应用服务,假设某个业务的需求恰好需要方才安装配置好的应用服务,我们就可以将环境以及搭建的服务生成新的镜像提供出去。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三种方式的构建手法。
基于Dockerfile构建镜像
什么是Dockerfile?
Dockerfile构建镜像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这是一种可以自动化生成镜像的一种方式,就类似shell脚本一样,一个脚本执行完就可以将一个服务安装配置好,支持正常使用了。Dockerfile也是一样,也是由一组指令组成的文件,其中每条指令对应Linux中的一条命令,Docker程序将通过读取Dockerfile中的指令最终生成镜像。
Dockerfile可以认为是一个普通文件,其结构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镜像信息、维护者信息、镜像操作指令以及容器启动时执行指令。并且在Dockerfile中支持以“#”开头的注释。
Docker镜像的分层
Dockerfile中的每个指令都会创建一个新的镜像层
镜像层将被缓存和复用
当Dockerfile的指令被修改了,复制的文件变化了,或者构建镜像时指定的变量不同了,对应的镜像层缓存就会失效
某一层的镜像缓存失效后,其之后的镜像层缓存都会随之失效
镜像层是不可变的,如果在某一层中添加一个文件,然后在下一层中删除则镜像中依然会包含该文件
Dockerfile编写规则
Dockerfile中是基于其指令进行编写的,其规则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当然,在编写Dockerfile时,其格式是需要严格遵循的:
除注释外,第一行必须使用FROM指令所基于的镜像名称;之后使用MAINTAINER指明维护信息;然后就是一系列镜像操作指令,如RUN、 ADD等;最后便是CMD指令来指定启动容器时要运行的命令操作。其中RUN指令可以使用多条,CMD只有最后一条可以生效!
本文主要是讲述docker构建镜像的三种方式,Dockerfile的构建具体过程笔者将在之后的文章中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来讲述演示,本文暂时给出一个Dockerfile文件的例子给大家参考。
[root@localhost ~]# cat Dockerfile #务必先指明基于的基础镜像
FORM CentOS:7#维护该镜像的用户信息(自定义)
MAINTAINER lokott@123.com#镜像操作命令
RUN yum -y update
RUN yum -y install openssh-server
RUN sed -i 's/UsePAM yes/UsePAM no/g' /etc/ssh/sshd_config
RUN ssh-keygen -t dsa -f /etc/ssh/ssh_host_dsa_key
RUN ssh-keygen -t rsa -f /etc/ssh/ssh_host_rsa_key#开启端口
EXPOSE 22#启动容器时执行指令
CMD ["/usr/sbin/sshd","-D"]
基于已有镜像构建镜像
上述的Dockerfile的构建镜像的方式是自动化进行的,那么手动构建的方式就是剩下的两种了。
基于已有的镜像构建主要是通过docker commit 命令来构建新的镜像,其实质就是将一个容器里面运行的程序以及该程序的运行环境打包起来生成新的镜像。
docker commit的语法规则及可选项介绍
Usage: docker commit [OPTIONS] CONTAINER [REPOSITORY[:TAG]]
Create a new image from a container's changes
Options:
-a, --author string Author (e.g., "John Hannibal Smith ")#作者信息
-c, --change list Apply Dockerfile instruction to the created image
-m, --message string Commit message #说明信息
-p, --pause Pause container during commit (default true) #生成过程中停止容器的运行
案例:基于原有镜像构建新的镜像(看实质原理)
1.创建一个容器
2.基于该容器使用docker commit 命令创建新的镜像
基于本地模板构建镜像
该方式是通过导入操作系统模板文件生成镜像,模板可以从OPENVZ开源项目下载,下载地址为:http://openvz.org/Download/template/precreated
下面直接给出例子——将debian模板压缩包导入为本地镜像
cat debian-7.0-x86-minimal.tar.gz | docker import - lokott:new
本文主要介绍DELL阵列卡创建热备硬盘的配置方法。
配置Hot Spare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全局热备,也就是指这个热备硬盘可以做为这个通道上所有阵列的热备;另一种是独立热备,配置硬盘为某个指定的磁盘组中的所有虚拟磁盘做热备,也就是说这个磁盘组以外的其他阵列即使硬盘掉线,这个热备也不会去自动做rebuild
1.配置全局热备:
首先要已经有存在的磁盘组(阵列),我们这里举例为已经配置了两个阵列,阵列0是有0、1、2三块物理磁盘配置的raid5,阵列1是由4、5两块物理磁盘配置的raid1,如图:
2.按CTRL N切换至PD Mgmt界面,可以看到4号硬盘状态是Ready.
3.将光标移至4号硬盘,按F2,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Make Global HS 配置全局的热备盘
4.确认后,4号硬盘的状态变为Hotspare
5.配置完成后,可以看到磁盘组0与磁盘1的热备都是同一个。
6. Mgmt菜进入PD Mgmt菜单,将光标移至热备盘处,按F2,选择Remove Hot Spare回车移除。
配置独立热备:
1.在配置好的虚拟磁盘管理界面下,将光标移至需要配置独立热备的磁盘组上,按F2,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Magnage Ded,HS
2.将光标移至需要配置为热备的硬盘上,按空格键,看到X标识,说明此硬盘被选择。将光标移至OK处回车,完成配置
3.可以看到磁盘组0已经有了热备盘,并且是Dedicated,而磁盘组并没有热备盘
4.移除热备,同第1步,将光标移至需要移除热备的磁盘组上,按F2,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Manage Ded.HS
IPMI是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用户可以利用IPMI监视服务器的物理特征,如温度、电压、电扇工作状态、电源供应以及机箱入侵等。IPMI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独立于CPU,BIOS和OS的,所以用户无论在开机还是关机的状态下,只要接通电源就可以实现对服务器的监控。IPMI是一种规范的标准,由美国英特尔、惠普(Hewlett-Packard)、NEC、美国戴尔电脑和SuperMicro等公司制定。
ipmi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
1. 可以在服务器通电(没有启动操作系统)情况下,对它进行远程管理:开机,关机,重启。
2. 基于文本的控制台重定向,可以远程查看和修改bios设置,系统启动过程,登入系统等。
3. 可以远程通过sol连接服务器,解决ssh服务无法访问,远程安装系统,查看系统启动故障等问题。
4. 故障日志记录和 SNMP 警报发送,访问系统事件日志 (System Event Log ,SEL) 和传感器状况。
一、ipmi设置界面
1.在开机到下图界面时按F2进入BIOS。
2.如下图,在BIOS选项中选择Server,然后选择IPMI Cconfigurati
3.进到下图界面,注意确保Status Of BMC状态为Working,Set BMC NIC一般选择Dedicated接独立的远控口(不排除选择Share的情况,此时接网口作为远控口),然后选择Set LAN Configuration
4.到如下图界面,BMC IP address source 为Static静态
5.选择IP Address 进入输入远控ip 例如:192.168.169.124 回车返回
6.选择Subnet Mask 进入输入掩码255.255.255.0 回车
7.Default Gateway IP网关一般不用设置,或者192.168.169.1
8.完成后按F10保存退出